特性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先决条件,那就是存放的环境和条件!
我见过些明代建筑用了不少楠木当梁柱,还有极少数唐宋时期保存下来的寺庙建筑内也有些楠木建材,五六百年,甚至千年不朽很正常,因为环境好,干湿度合适,不会直接被雨水侵袭。
地面上是这样,地低下的保存方式又不同。
在西川芦山等地的地下有不少阴沉木性质的楠木保存下来,虽然所处的环境非常潮湿,但它几乎就是隔绝了空气,保存有阴沉木的土层都是淤泥,就像密封层。
相同的道理,古人们如果是将楠木的厚壁棺材放在地宫金券里,楠木棺材在恒温恒湿,还没有氧气的环境中确实可以存放很长一段时间。
但如果将薄皮的楠木棺材直接浅埋地下,就像明人记载的那样:棺用香楠木,中分为二,刳肖人形,其广狭长短,仅足容身而已。
从这段话的意思我们就可以看出,元朝皇帝们的棺材其实就是简单的人形薄壁棺材,大不了是用一棵树凿的,但它还是薄壁棺材,连个椁都没有。
这样埋的后果就是棺椁要直接面对覆土的重力,还有雨水的侵蚀,加上腐烂的霉菌同地下昆虫的侵害。
有人说楠木“水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