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十年的一钱鬼子铜板当华夏古钱,标着‘’,你说呢。”
关兴权眼皮子抬了抬,看了眼还算不错的博物馆建筑,道:“这样的人当这馆长,管事的瞎了眼。”
泽口靖子低头走路,刚才她是看清了那枚铜钱样子的,知道男人为什么不高兴:是个华夏人来碰上这事都会不高兴,同样的,泽口靖子想到如果是日-本人看到,同样高兴不起来。
她是半个日-本人,但嫁鸡随鸡,现在属于两头不爽。好好的一天消遣安排,结果碰上这么个奇葩博物馆、奇葩馆长、一帮奇葩的印度考古专家,好心情都坏了一半!
这世界上人无完人,没有人真能做到“天上知一半、地上全知晓”,这道理套用到到文物工作上,那就是没人能做到什么都懂、清楚,包括学贯中西的农博升也不可能做到。
张楠并不是个刻薄的人,这道理清楚,也一贯认为博物馆展品文字上,甚至断代什么的偶尔出现错误属于正常,人无完人嘛。
特别是文字一项上,全世界古代文字千千万,不少已成死文字,有些如今能看懂的人极少,还有些只能解读一部分,各家博物馆内因为这些原因出现点错误也能理解。
别说一知半解出错,连文字哪出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