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轻的占便宜。
打个比方来说,唐宋八大家,唐朝那两位姑且不论,就说宋朝的六位,一般排名是这样,欧阳修、三苏、王安石外加曾巩。实话实说,八大家的文章都相当不错,但在诗词上,最有名的还是三苏中的苏轼,他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他的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可谓流传千古,比起他弟弟苏澈、他父亲苏洵来说,诗词功力要好太多,所以提起“三苏”,往往苏轼排头,这是比实力。
而欧阳修,是苏洵那一代的人物,于苏轼而言,那就是文坛前辈,毕竟苏轼寄情于诗词时已是著名的“乌台诗案(公元)”之后,那时候欧阳修已去世多年,朝臣都换了几茬了。事实上,欧阳修留下的名诗名词是没有苏轼那么多的,也没有苏轼的诗词传播广泛,可以说在诗词上的才情欧阳修比起苏轼来也是略有不如的,但是凭“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么两句诗,现代都市中的骚客们就能记他一辈子。
所以,在欧阳修的诗词才情勉强及得上苏轼的前提下,这排名嘛,老辈子欧阳修自然就在苏轼前边啦,相对的,做为父亲的苏洵在才情上弱了苏轼一筹不止,八大家排名自然只能屈居自家儿子之后!
也正因为上面说的隐性规则,被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