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是否定的。
成于斯,败于斯。桓因活下来,依靠的是他本就知道真道的存在,对真道有了一定的理解。而这个,却恰恰成为了桓因登天之路的最大败笔。
桓因知道了真道的存在,从而利用真道来踏破天虞山,他也确实做到了。只是,他在这么做的同时,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把真道当做了方法,当做了一种被利用的工具,却并非是目的。
天虞山真名接引山,是踏入荒古的道路。所以天虞山存在的真正意义,是希望让入山的人感悟真道,明悟真道。真道对于天虞山而言,是目的,却不是工具,不是手段,不是途径。
所以,桓因一开始就错了,大错特错。纵然他依旧可以借天虞山来感悟真道,却永远也不可能依靠此山直接到达彼岸,一步进入荒古。
错的关键,就是桓因对真道的保留,对外界的执着。他每每观摩真道画面,都会有所克制,始终不忘留恋外界,从来没有真正的沉浸进去。如此,他自然可以随时放弃真道,放弃天虞山,达到他不沉浸的目的,不会忘记自己还要拯救天界,还要夺得大位。却不知道,这种放弃,恰恰同时也是放弃了一条真正的通天之路。
放弃,就在当下。
桓因本还可以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