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说来,还是西方那边更为领先。甚至在大明这边的很多化学方面的方法,也是西方传教士传过来的。但是,玻璃这一块,西方一直是当宝贝一样藏着的,如今宋应星奉着崇祯皇帝的旨意搞了出来,对于大明的化学,或者叫炼金术的发展,绝对是一个极大的促进作用。
感慨这个玻璃的重要性,崇祯皇帝甚至在心中叹道:要是后世的人能知道的话,别的可以无所谓,玻璃的炼制方法,一定要去搞懂,万一穿越呢?这绝对是穿越利器来的,没有之一!
也因为玻璃这个事情,崇祯皇帝开始关注大明的各类学识,顿时,他又有不少新的发现。就是在这崇祯年间,大明这边已经有不少西方传教士带过来的西学,从天文历法到几何数学,从人体解剖学到西学,从炼铁到各种炼制等等,很多东西都是概要性,或者不全,或者缺乏关键的东西,但是,好歹是科学系统性的介绍学识。
有了这个发现,崇祯皇帝不得不把他的重心扑到了对这些学识的整理上。相对来说,大明这边,哪怕宋应星的《天工开物》,都是缺乏对科学技术的系统性论述。西夷在这一块上,确实走到了大明的前面。
既然如此,为何不能拿来用呢!
崇祯皇帝对此,一点心理负担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