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涉水的征服之路可不好走,柿子要先挑软的捏,所以一路坦途,顶多也就冷一些的东亚北域被纳入第一个征服目标当中。
大明17年6月,李察带着早已集结好系统大军和所有的炮兵部队,外加足足有十万之众的预备役炮灰民夫开向东亚北域。
这十万之众并不是所有人都随军出发,其中大部分实际上都是负责后勤,只有三分之一是随军的勤杂人员,也是必要时刻的炮灰。
理所当然的,这三分之一的预备役也是战斗力最强的那部分。
预备役的战斗力不是按照战绩来排比的,毕竟其中不少人一仗没打……
一般而言,曾经参加过战斗被俘虏的敌军士兵为第一批次,剩下的就是按照参军年限来判断了。
明国定下的士兵退役年龄在30岁,在这个平民人均年龄30岁出头的年代,差不多相当于当兵当到死的待遇了……
由于生活、医疗、饮食等各方面条件十分落后,平民一般到30岁就显老了,这还是没有遭遇大病的情况下!
所以,不是李察不想将服役年限拉长,而是超过30岁之后的男丁就不再是青壮,而变成了‘老人’……
在青壮劳力没有极度缺乏的情况下,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