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而言,军功授田绝对是最快速的积聚人心的方式。
大明5年,一系列的改革基本尘埃落定,小部分不甘心铤而走险的地主士绅阶级也被迅速镇压下去。
地主士绅阶级因为被分化瓦解和失去了家丁武装,造反能力是非常薄弱的,所以大部分汉人士绅地主都选择了任命和积极配合中央朝廷,只有少数汉人士绅地主煽动色目人农奴造反叛乱。
在西域地区,造反的号召力还是可以的,因为占据人口多数的色目人属于被压迫的阶段,大明王朝统治西域后,这种压迫不降反增,原本不少色目人还是自由民,李察称王后一下子变成了农奴!
所以,只要汉人士绅阶级敢豁出身家性命,总是可以轻而易举将手底下的色目人农奴鼓动起来。
只可惜,色目人农奴根本不是地方守备军团和辅助军的对手,各地造反数目虽然很多,在大明4年改革最激烈的一年中,出现了数百起打出旗号的起义军,但坚持超过一个月的起义军一家都没有……
甚至连攻破县城的起义军都没出现……
这场改革碰撞中,唯一的受益者只有大明中央朝廷,他们免费获得了大批优质的田产,还成功清除了士绅阶级中的‘勇敢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