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非常信任维和营的战士。
至于那些武装组织的人,他们就更加是受益者了。很多在交火中手上的人,全都在华夏维和营里得到了救治。
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些人好了之后,肯定会拿起枪进行新一轮的战争。
所以不论是候夫拉的平民,还是这些武装组织,他们的善意都是华夏维和营的官兵们用真诚和时间换来的。
沈耘在维和营外墙上写下的那十二个字,到现在甚至都被广泛地涂写在候夫拉城中不少平民家的墙上。
单就这份影响力,就不是他们的米国大兵能够做到的。
从候夫拉到尼格井的路程,比较漫长。
沿路上因为车辆有维和营和华夏的标志,石油护卫队倒是给与了充分的便利。柴油成桶成桶给沈耘他们送,价格居然也仅仅是利西比亚正常油价的七成。
相比沈耘前前后后好几次以私人身份来这里加油的境遇,简直不要好太多。
连续多日行车,终于来到了尼格井。
比起候夫拉,这里自然要热闹很多了。
尼格井是座沿海城市,这里曾经也经历过战火,但是自从维和部队进驻利西比亚之后,这里就被划定为中部区域物资运转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