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回到了沈耘的申请书上。
要知道沈耘可是用些论文的方式写的申请书,从强军目标到军队改革,从未来战争到当下形势,第一部分便阐述了合成营的必要性。
而后就是对合成营的详细构想和战术叙述,这一部分引用了几个战例,采用假设的手段叙述了合成营在战争中能够发挥的优势。
而后是一系列的总结。
三个部分总共也就两三万字,可是让黄曦木浩然以及赵勇鹏读完之后,居然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
他们迫切地想要知道,沈耘叙述的那些战术有没有延伸,有没有形成一个体系,等等等等。
问题很多,但沈耘只有一个。
赵勇鹏在生活中的急性子在这个时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就在木浩然和黄曦还在组织语言的时候,他已经问出了问题。
“沈耘,你这个只是一个想法,还是已经有了成熟的计划?”
这句话绝对问到了点子上。
如果只是一个想法,那还要将这个想法进行认真的补充。然后再进行论证,最终进入试验阶段。
可是如果已经有了成熟的计划,那,想想赵勇鹏就觉得激动。到了那个时候,他已经有种预感,一旦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