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露出大喜,他再度推开身前的捕快,提着官服走到余休身前,作揖,“请壮士教我!”
余休被县令如此对待,面上适时的收起傲然之色,露出激动,赶紧回礼,“明府折煞小生。”
两人都做出一副相见恨晚之色,颇为感慨。
只是身着皂衣的县尉时刻都站在两人身边,眼睛像鹰隼一样盯着余休,显然并不放心余休。
此时官府一方已经攻伐三次,人人皆困,县令也不急着攻打第四次,便和余休细细交谈起来,一并盘问余休的身份。
余休腹中早已经备好话,自是不担心被对方询问。
等问出余休是个童生,正在游学时,县令对他的态度又是一番改善,语气温和的叹到:
“壮士年岁稍轻,但已然是位武士,文武双全,想必家学颇有渊源。”在官府口中,炼有血气的武者,正式称呼都是武士,便如前朝对凝聚阴神 的修道人,都称呼为道士一般。
县令没等余休回答,话风忽地一转,问:“壮士为何一人至此,僮仆何在?”
此世读书人游学时,往往都要携带一两个书童服侍,方便饮食和学习,而大户人家更是不例外,一二十个都是正常。
但余休先前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