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声赫赫,而且就算于那遥隔三千里的锦绣江南,也是远传盛雅。
然蝗灾之年,大难降临,北方地区波及为重,火都城更是重中之重。庄稼颗粒不收,余粮不剩,百姓只得缩腹度日,顾不上之前的攀比炫耀了。
但是北河楼却囤有千担稻米,风声一传,百姓闻之而皆来求米,可谁料东家王仁贵,不仁且贱,私藏千担稻米,竟一粒不赠,硬说同是坐吃山空,弹尽粮绝。
撑的肥腰圆肚,无耻言那丧良心的话。百姓早已前心贴后背,当官发的救济粮连牙缝都补不齐。
于是,百姓中有一挑头的起议。
“如今大灾,官不护民,富不怜穷,每家每户每日都抬得出尸骨,看这老天爷一时半会儿也息不了怒,不如咱帮起伙来,分抢了北河楼的囤粮,这也有几许希望活下来不是?”
挑头的尾音未休,只见饿的皮包骨的百姓们将铲粪的铁锹,一把把上了肩,齐待着夺了那把救命稻草。
于是,一晌午的功夫,北河楼的囤粮被哄抢一空,捎带的也灭了王仁贵全家上下三十人的口。
再逢好年景,大灾消去,多事的街头也再评说过此事。吃饱了的人说,抢了王家一户,救了镇上百户,也算他尽的善事,虽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