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复以往像做贼似地探头探脑,全都光明正大地插着腰,一个个放开嗓门吆喝。
“又肥又嫩,又香又鲜!”
好嘛,连滋味儿都喊出来了,二里地外,就能叫你舔嘴唇。
而今天必然当属卖螃蟹的吆喝声最悦耳,“地里出的好螃蟹啊!”、“一盘蟹,顶桌菜!螃蟹下酒,是最可口啊!”、“满盖儿肥啊!错过了就没——啦!”
像洪衍武和陈力泉这样的1957年之后出生的京城孩子,都没怎么感受过这种地道的京味儿叫卖声。听着是好玩、热闹,可他们谁都不明白怎么螃蟹会是地里出的,那不应该是水里出的吗?
其实这个典故是这么回事。旧时水利工程落后,京津一带处于河下梢处的田地,常有积涝水灾,淹没农田。到秋天高粱红了,成群螃蟹由河里上岸进地里吃高粱。
到了夜里,人们拿着马灯,相间放在地里,螃蟹寻亮蜂拥而至,拿个麻袋俯身可得,忙得捡不过来。
所以才会有此一说,也应了古人所谓“河蟹与稻粮俱肥”的说法。
像《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中,史湘云做东道,宝钗说,“我们当铺里有个伙计,他家田上出的很好的肥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