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连吃带喝的要求啊。
否则那买卖不就都全让“老西儿”们抢走了吗?
事实上,虽然其他人做刀削面比不上山西人,可人家也有自己的办法。
那就是靠店门口的小贩们来支应帮衬了。
过去有个通例,“大酒缸”门口是不撵小贩的。
到了傍晚,只要一挂上灯,推车挑担的小贩就会不请自来了。
扒糕、灌肠、馄饨、包子、烧饼、烫面饺儿、猪头肉、卤煮火烧……
自发的就能形成一个小吃夜市,是既做往来行人生意,也兼顾酒馆之内。
到时候屋里酒客只要招呼一嗓子,那就是吃嘛儿有嘛儿。
但必须要提一句的是,按受欢迎的程度来论,回民经营的“铁铛炮羊肉”得排第一位。
因为用炮羊肉就几个热烧饼或者热火烧,那才是下酒填肚子,最能让人获得满足感的佳肴。
要没这个,任你什么人开的“大酒缸”,买卖都得清冷几分。
所以通例下还有个约定俗成。
就是“大酒缸”门口最好的位置,是给“炮羊肉”的小推车留着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考虑到如今不可能再出现这种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