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撤退的战略,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曾有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除了自我努力之外,还得结合时代背景考虑。
春兰集团的运气实在不好,他们每次踩对了路的方向,但总是踏错了节奏,导致逃脱不开失败的结局。
跟中华集团几乎同时踏入摩托车市场领域,又先后瞄准汽车行业,还在2000年前后看好芯片和液晶显示屏项目,就连mbo改制也是踩对了路,但春兰集团总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导致项目失败。
回到春兰汽车项目,他们现在正遭遇“天时地利与人和”三不顺的境地。
首先就是年初全国开展的“治理超载”行动,让春兰引以为傲的中卡定位失去光芒。
从去年底开始小范围执行的“治理超载”行动开始升温为全国统一行动,国务院七部委发文要对全国运输行业进行大整顿,为期一年时间从严从重打击超载现象。
国内卡车行业中有“大吨小标”的潜规则,就是原本可以载重8吨货物的卡车,出厂时会标记成3吨出售。
这跟我们的国情分不开,因为国家养路费征收标准是按照吨位计算,吨位越重交的费用越多。
例如8吨卡车要交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