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辽朝“因俗而治“政策的具体体现的话,像是前文藩汉分治的职官制度。
首先,辽朝皇帝集双重身份于一身,就是即对汉人和渤海人行使皇权,也对契丹等游牧民族则具有可汗的权威。
因此,辽朝在职官制度方面也应充分照顾到境内藩汉杂处的局面。
在辽圣宗以后,辽朝在中央形成了四时“捺钵“制度,即大辽皇帝在渔猎地区所设的行宫,一年四季往返于“春水,消夏,秋山,坐冬”四时“捺钵”之间,辽朝的一些重要官员也会随着“捺钵“活动,“捺钵“成为了流动的朝廷。
此外,自辽太宗之后,辽朝统治者为了统治不同生产,生活方式的人民,在地方建立了北面官和南面官的双轨官僚机构,实行“藩汉分治”。
北面官有北面朝官,北面御帐官,北面着帐官,北面皇族官,北面诸帐官,北面宫官,北面军官,北面边防官等,主要掌管辽朝皇族事务,契丹部落及属国的军政,行宫,军队和边防等政事。
而南面官主要管理燕云十六州汉人聚居地的地方行政,财经和军备后勤等事务。
起初“乃用唐制,复设南面三省,六部,台,院,寺,监,诸卫,东宫之官”,日后又采用宋朝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