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穿越小说 > 买宋 > 第二百零九章 古代的救火制度
沿护城河设置外,还建造了绝对可靠的防火隔墙。

    防火隔墙其实是每隔7间房屋空出的一间房,无门无窗,里面都是夯实的土,厚度达5米。另外,居民的白壁青瓦马头墙有防火和防风双重作用。

    寺庙、祠堂等建筑屋脊上怪兽嘴里吐出的曲折铁舌头,防雷火的,也就是避雷针。

    清朝,对于火的管理更科学了。

    康熙、雍正、乾隆时朝,每个防火班人数不下两百人。

    防火班又叫机桶处,机桶当时是十分先进的引水灭火工具。

    这种国产的救火器又称“水龙”,一般放在防火班人员的宿舍里,行动时便于携带。

    在不少清宫影视剧中,有些火势是很大的,让人一看就发毛。

    比如《孝庄秘史》中有个镜头,火光冲天,烟雾浓浓的,要是灭火的工具不先进,没准皇家园子就不保了。

    同治年间,民间自发成立了消防组织“水龙局”。

    清代诗人吴东发看了“水龙”表演后,写下“数人并力动枢机,呼吸纵送在复右”的诗句,从中看出这个灭火工具不同寻常。

    当然,也没那么神 奇,水龙的原理其实是一抬一压的木质手柄,和沙漠地区的井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