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宋朝,火好像不那么恣意妄为了,世界上的第一支城市消防队诞生了,组织形式很像现在的消防队。
负责地方火禁等事宜的防火官叫厢使。
当时开封等地火禁很严格,半夜就要灭掉一切烛火。
假如有的人家后半夜烧纸,必须事先告知。
灭火的兵叫防隅军,也叫潜火兵,都经过严格训练,专门夜间巡逻督促居民按时熄灭油灯、蜡烛等。
地势高的地方有专门的瞭望火楼,白天黑夜不离人。
一旦有火情,扑救的各支队配合密切,有的救护、安置受伤居民;有的抢救财产;有的运水灭火,纹丝不乱。
北宋仁宗时,已经有了水袋、水囊、麻搭等比较先进的灭火工具。
苏东坡在杭州任通判和太守时,升级了灭火队员的配置工具,有棚索、斧、锯、火笼、火背心等灭火装备。
到了明朝,一些城市组建了火兵,主要是防御敌军火攻引起的火灾和防范其他火患。
火兵驻扎在城中心或建筑密集、人员流动多的地方,配有水桶、藤斗、麻搭、唧筒、竹梯、斧、锯等救火器具。
皇帝的东西是不能有闪失的,盛放銮驾仪仗等器物的仓库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