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资格。
二甲以下的都属三甲,获“赐同。
需要说明,清朝武举的殿试规格很高,一般由皇帝亲自主考。
考试揭晓后,在太和殿唱名,西长安门外挂榜,并赐给武状元盔甲。
然后由巡捕营护送武状元归第,炫耀恩荣。
第二天,在兵部举行盛大的“会试宴”,又赏给武状元盔甲、腰刀等,赏给众进士银两等,相比宋明两朝,算是很风光了。
不过清代科甲等级差别甚大,同样是武进士,一、二、三甲的等级和荣誉却大不相同。
状元自然是出尽了风头,登第后的三天内,可以披红挂彩,上街夸官,真所谓春风得意,风光十足,殿试以后,通常立即由兵部授予官职。
顺治三年(1646)丙戌科是清朝武举第一科。
当时规定武状元授正三品的参将,武榜眼授从三品的游击,武探花授正四品的都司。
二甲授正五品的守备,三甲授从五品的署守备。
康熙年间又有变动,改为一半授营职,是直接带兵的官;另一半授卫职,是皇帝的宫廷侍卫。
雍正五年(1727)规定,武状元授御前一等侍卫,武榜眼、探花授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