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令武设下的套。
这句话固然激励着全唐上下发奋图强、奔向更雄伟的人生目标,但是对于李世民来说,也如同一个紧箍咒,让他不敢肆意妄为。
在他一生之中,一旦动了“和亲”念头,就被大肆抨击。直到很久以后,才知道自己被柴令武给道德绑架了……
柴令武见李世民把《法律》看得津津有味,他心满意足的奋笔疾书、大写特写着:“贞观风骨: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臣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恨不得瞬息之间写出几千几万幅,让人贴满长安城!
……
李世民没有理会柴令武,继续往下看,《国法》、《锄奸法》之后的第三篇是《教育》。
关于教育的律法古之未有,而柴令武却单独列成一篇,可见其对教育之重视。
想到《科举策划方案》中的规章制度,企图扶持寒门士子的李世民对《教育》篇尤其重视。
开篇序文提到“‘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传承之始,先明教育,然后内政外交、文修武备;工艺商业诸端,民族振兴之源,操纵如意。若教育一日不讲,则民智一日不开;民智不开,则冥顽愚蠢,是非不辨,利害不知;若教育一日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