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了,那么自然要把吨位提高到1万吨左右。1oo多米的船长,2o米的宽度,7.5米左右的吃水。足够适应世界上大部分港口。
至于所谓的配件则是为了应对船舶装载货物的多样性。战争时期建造的自由轮结构非常简单,一共八个舱室,船的舱室装载压舱水、锚室。船体中部的四号仓是动力舱。船舶动力很低,使用老式的蒸汽机,几千马力的输出,最大航11节。然后剩下6个都是货仓,而且这种货仓只有两层,上层一般放各种物品,下层一般放水、燃料等等。
战争时期这些轮船运输的都是飞机、大炮、罐头和弹药这些粗壮皮实的货物,这样简单的结果自然可以凑合,但是如果是平时的话,那么免不了要运输一些容易腐烂的粮食作物或者其他易损物品,这样的话,敞开式的货仓就需要改进,为了容纳一些易碎品,还需要设置多层甲板。
而王子的办法就是在生产这种简易轮船的同时,也生产一些其它配件,以便可以在港口进行改进后,就可以用于兼容多种货物的运输。本来王子想看看弄不弄搞一下后世的标准化集装箱。
但是看看现在的情况,汽车都没有普及,港口卸下来的那些大号集装箱怎么运输?用马车拉吗?显然不行啊!所以,王子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