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区别,都只会软弱地,对地方藩镇妥协纵容,但拒绝承认的话,就意味着在他的登位之初,便要肩负起一场战争。
朝野上下众目睽睽,都在等着看新君的决策,唐廷到底还有没有能力处置藩镇,可是最考验帝王能力的衡尺。
李昂思虑再三,辗转难眠,最后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他决定调已经为天平节度使的乌重胤去横海,再把李同捷调往兖海,本以为这样既遂了李同捷当节度使的愿,又维护了朝廷的颜面,可说是两全其美。
但,世事总不尽人意,李同捷以被将士挽留为由,拒绝了赴任兖海。
皮球重新被踢回来,李昂再度陷入煎熬。
大和元年夏,闷热难当的日子里,李昂在大明宫终于做出抉择,想要向天下人证明,如今的大唐天子并不软弱,也不是志大才疏,空怀梦想,他有信心,有能力维护朝廷的尊严,重振唐廷的朝纲与权威!
八月,李昂下诏,革除李同捷所有官爵,命乌重胤、王智兴、史诚宪、李听等七道节度使发兵讨伐。
当然,李昂没想到这道诏令一下,就揭开了一场持续两年的战火,并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且因局势的朝夕瞬变,最终也将对平藩之战所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