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阴沉的脸,黄锦生怕这个牢骚满腹的俞大猷再说出什么犯忌讳的话惹主子生气,忙说:“俞将军也不必如此颓丧,今上圣明天纵,朝廷政清人和,也不致使明珠蒙尘,累及将军报国无门。”
其实不用他提醒,俞大猷也不会多说什么。谁不知道东厂和锦衣卫在京城各处,尤其是各大茶楼酒肆撒下了众多番子,查究官吏百姓的言行,动辄就以“妄议国事,诽谤朝廷”的罪名将人缉捕下狱,在这种严密的特务统治下,谁能那样不长眼色的说些不该说的话呢?!
见俞大猷闷头吃酒,朱厚熜问:“俞将军,你所说的朱大人又是何人?可与你是乡谊?”
“朱大人名讳单字一个纨,正德十六年(年)两榜进士,为官二十年来历任景州知府、南京刑部员外郎,刚从四川兵备副使任上调到广东任左布政,他是苏州人士,与咱家并无乡谊。”
科甲正途出身的文官最看不起武人,朱纨与俞大猷又无乡谊,能主动为他写信给自己的同年举荐俞大猷,可见他肯定是感念俞大猷的才华,朱厚熜心里暗自记下了这个慧眼识英雄的朱纨的名字。
“在下还有一问,还请俞将军恕罪,”朱厚熜说:“若是此次谋不到缺,俞将军又做何打算?”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