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完善,分为预备性考试和正式考试两级,读书人要先参加预备性考试,即县试和府试,合格者成为“童生”,取得了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
正式科举考试又分为三级:
最初一级叫院试,由各省学政巡回到本省所辖各府、州主持,分岁试和科试两种,童生通过岁试就算“进学”了,即成为国家的学生,称为生员,俗称秀才,见知县可以不必下跪,官府在未剥夺其功名之前也不能随便对他们动刑,也就是说中了秀才就摆脱了平民身份,成为统治阶级的一员,是读书人走上仕途的起点。岁试成绩优良的秀才可参加科试,算是更高一级乡试的预备性考试。
乡试在京城和各省省城举行,三年一次,考期多在秋季八月,故称“秋闱”;乡试中举称乙榜,发榜在九月,时值桂子飘香,故又名“桂榜”。中了乙榜称举人,不仅可以参加全国性的会试,还可以选官,出任八品县丞、九品教谕等低级官职。
最高一级的考试是会试,于乡试的次年在京城举行,由礼部主办,考期多在二、三月份,故又称“礼闱”、“春闱”。会试中式称甲榜,发榜在四月份,正值杏花怒放,姑又名“杏榜”。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士,其后还要参加殿试,只考策问一场,只确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