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送阁老回府。
这也是朝廷的礼仪规定的一部分,即是官员的避轿制度。
明朝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本是泥腿子出身,却偏偏最重视尊卑贵贱之间的礼仪大防,早在洪武初年便制定了一整套的避轿制度。凡官秩低的官员乘轿出行,在路上遇到官秩高的官员,一律得停下轿来避到路旁,待官秩高的官员轿马过去之后,才能重新上道。内阁学士、六部九卿这样的朝廷重臣出行都有瓜伞仪仗,四品以下的中下级官员老远就得把轿子抬到大街旁或是小巷中回避,自己还得来到大街边上迎着上宪的大轿挺身长跪恭送上宪。而内阁辅臣的轿马出行,六部衙门的堂官,除了俗称“天官”的吏部尚书可以不必回避,互相掀开轿帘,伸出头来揖礼而过之外,其他五部尚书都要一律回避。总而言之,什么级别的官员如何避轿,有一整套的严格规定,违者轻则贬谪;重则廷杖削籍,充军戌边。更有甚者,明成祖永乐年间,还曾有一个六品主事因喝醉了酒不肯给礼部尚书让道,礼部尚书告到御前,生性残暴的朱棣一生气,竟下令锦衣卫将那位倒霉的主事廷杖八十,活活打死在午门之上,严惩重处以儆效尤。有这样令人胆战心惊的前车之鉴,明朝官员无不凛然奉行各项礼仪制度,生怕不慎违反了哪条哪款,被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