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酋首俺答的封贡之请,与鞑靼议和,入寇京师的二十万蒙古大军退回了塞外,朝廷如今正在整军备战,即将南下平叛。无论是新明朝廷把持朝政的那些勋贵重臣,还是前线那些统兵大将,都被这个消息吓破了胆。
说起来,江南的那些藩王宗室、勋贵重臣,以及被他们所收买的那些个军镇总兵、参将们,之所以敢肆无忌惮地造反并大举进攻北方诸省,其实都是存了趁火打劫之心,想趁朝廷与鞑靼在北京城下拼个两败俱伤之时,坐收渔翁之利。可是,朝廷不惜违背长期以来的对敌之策,不惜放弃天朝上国的尊严和架子,前所未有地与鞑靼临城议和,显然是抱定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原则,要倾全国之师平定江南之乱。江南靖难大军号称八十万,其实多是裹胁强拉来的民众,正规军还不到二十万,还多是久驻江南富庶之地,未经战火、操练不足的守备军,对付小股倭寇尚且不堪一用,怎能抵挡得了刚刚与二十万蒙古铁骑厮杀月余的朝廷精锐之师?更不用说朝廷在边地重镇还驻扎着近百万的九边军!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鞑靼退出关内之后,朝廷只是命令北直隶及山东、河南两省各州县牧民之官恪守臣职,督率治下军卒乡勇保境安民,却没有急于倾师南下,而是好整以暇地将各省卫所军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