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耿,在京城薛陈谋逆事变中立场坚定,经受住了考验;二来这两个人都是跟随成祖文皇帝靖难有功,受赐“奉天靖难”金书铁券的勋臣之后,打从祖上起,这些大多定居北京的靖难勋臣就与南都那帮跟随太祖高皇帝造反起家,受赐“开国辅运”金书铁券的开国功臣多有不睦,一南一北老死不相往来,由他们率军出征,不必担心有通敌之事。
在集议此事时,前军都督府左都督、太师成国公朱至孝却跳了出来,非要自请为帅,他和张茂官职、爵位几乎不相上下,也与张茂一样位列正一品的“三公”,自然不愿意眼睁睁地看着张茂独享平叛大功,两位老国公在内阁吵得一塌糊涂,还差点动了老拳,最后还是严嵩暗中支持了与自己关系较好的张茂,答应由与朱至孝有姻亲的左军都督府右都督、少辅威远侯陈世昌出任平叛军副帅,才平息了两位军中元老的争执。
兵部提出平叛军以京师营团军为先锋,倒没有引起任何争议。表面上的理由冠冕堂皇:营团军作为大明第一强兵,好钢就要用在刀刃上。其实背后还有更深一层原因:皇上对营团军偏心得很,从火枪、手榴弹到刺刀,兵工总署有什么新式武器都先尽着他们,早就令其他各军为之侧目,养兵千日,用在一时,象攻城夺路这样打头阵、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