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之于戚继光,不但有举荐之恩,更有半师半友的情分。受其影响,戚继光对吕芳这样的阉寺内官也颇不以为然,却不曾想今日与张茂争执不下之时,竟得了吕芳的支持,而且那样举重若轻,一语道破其中关窍,令众人都说不出话来,心里不禁对那个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的“内相”有刮目相看之感。但同时,却对监军杨博不免产生了几分怨气:若非他的阻挠,只消强令中军炮营对着徐州城上的法坛开上一炮,厌胜之说便不攻自破,哪有这后来许多之事!得罪了张茂,个人进退事小,连累营团军全军受其刁难,就绝不能等闲视之了。因此,也不顾杨博几次想开口与他说话,打马就朝着营团军大营飞奔而去。
在兵部武选司、职方司任职多年,杨博天天与武人边将打交道,对他们的心思了如指掌,自然知道戚继光为何如此立功心切——当初俞大猷率军南下,朝中多有大员质疑戚继光年纪太轻,资历太浅,不足以独掌一军。皇上玩了个文字游戏,让俞大猷仍挂名营团军指挥使,由戚继光以副使暂代其职,这才平息了朝廷大臣的哓哓众口。戚继光既感怀浩荡圣恩,又感到压力很大,日日夜夜忙于督率全军操练。此番营团军作为全军先锋,他更是恨不得立时就踏破徐州城,以赫赫战功来证明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