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坚定不移地认为蒙古是中国最大的敌人,动不动就吟诵“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样的名人名言来激励自己并勉励下属,整个就是 “北伐派”的几大核心人物。至于兵部尚书曾铣就更不用说了,他自三边总督任上议复河套,得到了皇上的青睐,才得以调回京师任兵部左侍郎,其后更取代因鞑靼犯边被罢黜的丁大夔成为兵部尚书,更是做梦都想扬鞭塞上,犁庭扫穴。
其实在明朝有他们这样的思想可不算什么缺点,简直就是最大的优点,但在朱厚熜看来,什么胡虏啊匈奴啊,其实都是少数民族兄弟,迟早要跟我们坐在一起唱“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的,不听话打一顿可以,大可不必进行肉体消灭,更不能干吃人肉喝人血那样不人道且变态的事情。可是,让朱厚熜头痛的是,要想不被臣子们误认为是投降派,根本就不能给他们讲汉蒙团结,共建中华之类的话——不但不能讲,还要动不动地主动说两句“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之类的话来激励,或者说是迎合他们。
先前朱厚熜推行的一系列军事改革的举措,大多都打着防备蒙元诸部侵犯中原的旗号,在鞑靼铁骑围困京师的阴影笼罩下,这样的借口无往而不利,包括恢复营团军、整编各卫所勤王军为禁军,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