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轻轻一点,点亮我码字的人生,支持数字,支持正版,跪求订阅。)
自从隋朝确定科举取士制度而始,历经近千年,考试内容一变再变,隋唐取士以辞章,宋朝取士以策论,最终才确定了八股取士,殿试再试策论以确定最后名次。但武科取士的考试内容却基本没有变化,根本没有评书或朱厚熜曾在另一个时空中的电影电视剧里所看到的那样,要举子比武夺武状元,而是按照军中规矩,举举石锁,表演表演弓马骑射、刀枪拳脚,最后再试一场兵法策论。这其中,除了举石锁要有一把力气之外,唯一能量化考核的是射箭,其他科目都只是表演性质,由几位大都督府大都督张茂、内阁次辅李春芳、兵部尚书曾铣和兵部左侍郎、明军总参谋长杨博等几位考官凭印象打分。
既然是武术表演的成分大过正经的量化考核,朱厚熜就对此兴趣缺缺,但是,每届文科取士,他都关心备至,还亲自批阅制科之中的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和时务科之中的算学、格致、经济等多科举子考卷,为了彰显自己并不重文轻武,还得天天御驾临幸北校场,观看嘉靖二十九年武科春闱。
诚如朱厚熜当日所言,戚继光应试中式毫无悬念,石锁是要举的,这对将门世家出身的戚继光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