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说自己比戚继光厉害?敢不敢各带五百兵士校场上见个高下!
至于在应试军官将佐和武举中发现人才,或许是因为明军各级军校教育系统尚不完备,还没有能够大量地培养出军事人才;也或许是戚继光本身就是名将,眼光太高的缘故,因而没有人能入他的法眼。
朱厚熜也知道,三军易得,一将难求是古今至理;而且,兵者,凶也,遴选军官跟上一科选拔时务科进士一再降低取士标准不同,若是“宁滥毋缺”,那可就是在拿将士们的性命开玩笑!因此,三年一届的武科春闱没有发现一个可堪大用的军事人才,尽管让他觉得很遗憾,却也没有办法,只得让兼任黄埔军校校长的张茂和兼任教务长的杨博加快军校筹建步伐,尽快把各军选送的营团级军官集中整训;又命戚继光、徐渭他们加强东海舰队随营军校的建设,尽快培养出合格的海军军官,同时,叮嘱他们重点培养前年选调到东海舰队任职的朝鲜水师军官李舜臣等人。
李舜臣,字汝谐,朝鲜德水人,出身李朝王族,不过年代久远已不可追,到了他这一辈已是旧日王谢,不复有往日荣耀。他当年应试朝鲜李朝武科,中武进士后被派到中朝边境,防备近年来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各部。可惜他战绩寥寥,胜少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