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入“不征之国”,就让朱厚熜觉得自己那个名义上的老祖宗实在是过于滥好人了。
《皇明祖训》上之所以只列出了十五不征之国,是因为明朝初年,朱元璋眼中的世界,也就是东亚和东南亚这么大的一块地盘,至于传说中的印度、波斯,似乎远在天边,大概也不会与中国兵戎相见。洪武之后的永乐年间,郑和七下西洋,引来了古里、阿丹、刺撒、木古都束等远在南亚、中东和东非的国家遣使来朝,一心要做“九州共主”的明成祖朱棣见到如此四夷宾服、万邦来朝的盛况,大为欢喜,也就不顾老爹朱元璋关于《皇明祖训》不许改易一字的遗训,又将那些国家列名其中,“十五不征之国”便成了如今的“三十不征之国”。
好在不论是“十五不征之国”,还是“三十不征之国”,前提都是“不为中国患”。那些被大明列为征伐对象的西番诸国,无不犯下了虐杀大明臣民百姓的滔天大罪。人命关天,杀人偿命便是亘古不移的至理,更何况惨死异域的人之中,还有不少藩王宗亲,虽说他们都是曾犯下谋逆大罪的去国罪人,毕竟是太祖血脉、天家枝叶,岂能容忍夷狄杀戮而置若罔闻?由翰林院恭撰、六部九卿集议、内阁学士斧正,再报经皇上御览定稿的讨夷檄文上说的明明白白:泱泱中华,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