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轻轻一点,点亮我码字的人生,支持数字,支持正版,跪求订阅。)
根据明朝科举制度,各级生员中年富力强、品学兼优,并在本省学政主持的考试中“累考优等”者,可以被录取为“选贡生”,俗称贡生。贡生也同进士一样,算作正途出身,今后不用参加乡试、会试,只要在相当于殿试的贡考中合格,就能被授予官职。那些原本只有举人或秀才功名的儒生,只要去海外教五年的书,便能一跃龙门,成为科甲正途出身的官员,日后前程也就有了保证。朱厚熜许下这样的承诺,不用说是诱之以利,想让更多的儒生都自愿投身到意义深远的传播儒家文化、中国文明的伟大事业之中,为增强大明王朝的软实力做出贡献。
他这么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虽说古往今来,那些士人儒生、圣贤门徒个个标榜自己“朝闻道,夕死足矣”,也个个好为人师,可真的要他们象那些天主教、基督教的神甫或佛教的禅师一样舍生忘死,不远万里传播教义于蛮荒之地,大概一个个都视若畏途、避之莫及吧!
由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呈上所谓的誓书,要求协助大明讨伐夷人而始,皇上奇思妙想层出不穷,更如抽丝剥笋一般,层层递进、环环紧扣,提出了一系列因变应变之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