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之举毫无疑问地在朝野内外招致了颇多非议,“与民争利、玷污官箴”之讥评一时甚嚣尘上。但是,早在隋朝,就有官府放贷取利的先例,称为“公廨钱”;唐宋两朝也都曾大力推行,成为一种经常性的制度和朝廷收入的一大来源,用于应付各种开支,甚至包括官员的俸禄。倒是一个扩大国家信用的可行办法。信奉“实用主义”的朱厚熜也就把那些弹劾浙江布政使司衙门的奏疏都给“淹”了,等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默许了他们的作法,只是密下圣谕,严格限定取息不得超过两分、不得计收复利等规定。而孙嘉新坚持要织造局以现银收购生丝,织造局就要把存放在浙江藩库里的银子拿出来,无疑是损害了省里诸多上司衙门大小官员的既得利益,更损了织造局的颜面。得罪了宫里的人,又没有上司衙门保他,孙嘉新的下场便是可想而知,而一贯老实听话、深得上司衙门欢心的自己接任诸暨正堂便是顺理成章之事。
此刻,见孙嘉新中了圈套,王顺心中暗自得意,却装出一副推心置腹的样子,说道:“堂尊,卑职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孙嘉新硬邦邦地说:“讲!”
“用收丝银冲抵赋税之举,省里都认可了,我们县里却不认可,对省里对织造局都交代不过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