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众官员在鸿胪寺鸣赞官的引领下按照官秩依次进殿序班行礼,然后各就各位。鸣赞官这才唱道:“进讲官出列——”进讲官站出来之后,鸣赞官又唱道:“展书官出列——”展书官出列,却不能象进讲官那样站着,而是要躬身跪至地平,膝行至御案前,替皇上展开四书讲章,以金尺镇纸压着。然后,进讲官来到讲案后面,却不能就座,要跪着面对皇上开讲。一次经筵,虽说只讲四书五经的某章某节,只有短短三五十字,但是,圣贤之书微言大义,又要旁征博引,举偏发微,进讲官通常要讲一个多时辰。在这一个多时辰里,进讲官至始至终腰杆都要挺得笔直,声音要洪亮清晰,自然要吃许多苦头。但是,但凡士子儒生无一不做帝师梦,能给皇上当一名讲官,可称得上是天底下所有文臣梦寐以求的荣耀。而且,这些讲官原本就学识出众,又得幸为帝师,日后必定官运亨通,廷推增补内阁辅臣,他们是当然的热门人选……
凡事有利必有弊——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创设经筵制度,本意是为了让朝中那些饱学硕儒给皇上讲解经书,一是提高皇上的学问,二是传授儒家治国之道。发展到后来,就成了一种仪式,繁文缛节不必细说,举办经筵也极尽奢华铺排之能事,不但要修缮粉饰文华殿,还要遍赏群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