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驻兵平壤城。
至于海北诸将也各有各的看法,因此会议开得不大顺利,直到一个意外的消息打破了会场上的争执:“兖州府的丁宫丁专员报告说,邓玉函先生已经抵达兖州府,请求柳帅指示!”
虽然丁宫作为海北军在兖州的第一号人物,事实上有便宜行事的权力,很多事情不经请示他已经自行决定,但是在邓玉函的问题上,丁宫却不敢擅自决定,毕竟邓玉函一行虽然只有六七人而已,但这可是“国之大事”。
因此他一面安排邓玉函一行住下去,另一方面却是快马急报柳鹏。
“邓玉函先生来了?好!”
柳鹏当即下了最后的决定:“建奴迟早是要征伐朝鲜的,因此增兵朝鲜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再派三百官兵过去,两百增援大同江口,一百进驻平壤,如果建奴真要杀到平壤城下,那么也能掩护朝鲜撤到大同江口,从容转移到海上去!”
“告诉朝鲜君臣不用慌乱,万历二十年故事尚不远,海北必存朝鲜宗社!”
万历二十年的故事,自然是指万历援朝抗倭战争,想必柳鹏有了这句话,朝鲜君臣就能吃了定心丸,而柳鹏很快就开始宣布迎接邓玉函的具体安排:“告诉丁专员,一定好好款待邓玉函先生,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