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明这话中肯,这么说罢,此物乃是科学院矿物研究所之最新研发成果,朕准备以此设一由工部主管之工坊,以督造此物,本着物以稀为贵之原则,在战乱未平前,每年能产之玻璃镜最多不超过千块,卿等便据此估个价好了。”
“二十贯。”
张君武这么一说,身为首辅大臣,柴孝和自是须得先行做个表率,但见其眉头微皱地想了想之后,这才谨慎地给出了个保守的价位。
“应该不止,微臣以为当值三十贯以上。”
柴孝和话音刚落,房玄龄便即给出了个略高上一些的判断。
“陛下,微臣以为若是绸缪得当,此物再做得大些,卖出个百贯左右应是不成问题,千块而已,光京师一地怕是都供不应求,倘若外地客商闻讯赶来的话,此物恐还能再卖得贵上一些。”
相较于柴孝和与房玄龄这两位外来者而论,出身于京师豪门的杜如晦显然更清楚诸豪门的底蕴,所给出的价格么,明显往上拉高了老大的一截,已然接近了张君武心中的底限。
“陛下明鉴,微臣以为杜大人所言应是较符合实情。”
王诚对京师豪门的财富情况并不甚了解,可对商贾之道却并不陌生,相较于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