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场战斗的失利,从而撤掉前线的副帅,看似太过牵强,实则又属于必然。
且不说战斗失利需要有人负责,单就郑芝龙,李鸿飞相继被削权就可以看出来,戚红英在这个位置上迟早坐不稳。
拥兵自重的将军,永远是当权者最忌惮的,历史上“岳家军”“杨家将”这些但凡带有家族性质的军队,往往都没什么好下场,所以这并非偶然。
康熙当年宁愿冒着灭国的危险,也要坚持撤掉三番,同样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所以戚红英被撤职,一点也不冤,这时候不顺势退下,今后等待她的,或许就是“莫须有”了
“这次朝廷做得太过分了,当初成立国防部之时便说好了,朝中大臣不能随便干涉前线指挥官的决策,他们倒好,几乎三天一道命令地催促,这不是严重影响了指挥官的决策吗?”郑成功没好气道。
自从成立国防部以来,朱由检便废除了监军制度,给予了武将最大指挥权限。
然而这种新兴制度,对于以儒学治国的华夏,似乎没有多大约束力,尤其是李鸿飞“失势”之后,朝中那些东林党人开始慢慢插手国防部的事情,加上朱由检急于快速解决满清,以至于听取了部分文臣的建议,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