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并不是所有省份,都适合搞工业发展,比如那些交通不便的内陆地区,比如那些土壤肥沃的产粮基地,让那里的老百姓搞工业致富,那不是本末倒置么?
所以与他一个派系的官员们,在上任之初,都得到过一份详细的发展计划书,哪些地方适合做什么,哪些地方应该以什么样的经济发展作主导,这些都有详细的说明。
那些水道四通八达,适合货物运输的城市,将重点发展工商业。
而那些土壤肥沃,适合粮食种植的地方,则继续以农业为本。
古人生活的地域还是有选择性的,如果不适合农业发展,那么这块地方,将很快变成荒地。
所以想要获得足够的工业用地,开荒便成了势在必行的举措。
而且北方还有大量军队闲置,动用军队开荒,成了李鸿飞手上的大杀器。
南方不是有地主大肆收购工业用地吗?
那就鼓励商人去北方投资建厂,让南方的炒地皮团伙,狠赔一笔。
总而言之,李鸿飞对付土地兼并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开发北方各省。
俗话说:破而后立。
反正经过北伐之后,整个北方一片萧条,拿北方作为改革的试点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