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又是如何呢?还有曾纪泽、李鸿章,在浙江打仗的左宗棠,在江西打仗的沈葆桢,目前正在南下追杀逃兵的鲍超等等,他们或拖住了长毛各路兵力,或一道参与攻城,都为攻克金陵立下了不可磨灭的战功,清廷又如何奖赏他们呢?这一系列问题,把曾国藩搅得心烦起来,一旦出了什么差错,都是他的责任。
“清廷要是不封王,我该怎么办?还有别的可能么?”曾国藩略为定了定神,燃起一枝安魂香,盘腿坐在床上,将一切细细地深深地思考,他想起一个人——赵匡胤。如今,他的处境跟陈桥兵变时差不多,领兵在外,皇上年幼,他功高震主啊。
也有很多将领劝他自立,真的自立,又怎么样呢?自立为帝这种话,曾国藩已经是四次听到了。第一次出自王闿运之口,他为之心跳血涌。第二次是彭胡左等人的劝说试探,他置之不理。第三次是王闿运为肃顺当说客,他视之为狂妄。第四次是王韬的无知妄言,他不客气地加以训斥。这一次,时机成熟了吗?曾国藩嘴角边露出一丝微笑。
朝廷对于长毛起事,吏治无能,民生凋敝,洋人欺凌,都是软弱无能、束手无策,唯独对汉人的防范,尤其是对握有重兵的汉人的防范,却是老谋深。眼下虽然湘军兵力在苏、浙、赣、皖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