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武英堂”范围,修为一般都是“具相”段位,比如说秦金诚、江大山、宋师范。当然,因为他们都是大内供奉的手下,身份要比同等的大内高手重一些。
第七等大内高手的修为乃“通明”段位,属于档次最低的大内高手。
至于第八等和第九等,严格来说,已不能用“高手”形容,只能算是大内高手统领的“卫兵”。
这两等大内高手人数极多,有过两次鼎盛时期。
第一次鼎盛乃洪武初期,人数最多时,传说有五千之多。
原因在于朱元璋刚取得天下,江山并没有坐稳,急需大量高手,但凡有点武功的人,都被招进了大内,一部分协助御林军护卫皇城,一部分出外进行各种任务,比如说击杀阴谋作乱的江湖人士,所以大内高手也会被江湖中人叫做“朝廷鹰犬”或者“鹰爪孙”。
后来朱元璋坐稳了天下,觉得大内高手人数太多,不但需要大把银子养着,而且容易产生后患,就撤掉了三分之二,“武英堂”就是在这个时候成立的,比锦衣卫之名还要早几年。
第二次鼎盛乃永乐初期,人数最多时,号称“四千军”。
原因是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以后,虽然夺得了皇位,但建文帝朱允?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