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相应道德和律法也会随之产生,本质也是为解决一些问题不管是道德,还是律法,其共同目的就是规范人的行为,解决冲突。道德是立法内容的重要渊源,但是道德却是高标准行为,而律法却是每个人,或者说是有人性的人遵守的底线。
儒家讲究法吗?讲究,哪怕孔子提倡的是“德主刑辅”,他一样也是主张以礼治国,寓法于礼;注重**纲常,维护等级特权;倡导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后来孟子又进一步论述了这个观点,荀子也在此基础上把法家的“法治”思想纳入了儒家的体系之中,提出了“隆礼重法”,将礼法融合起来,使两者相辅相成。
但很可惜,自汉代以后,儒家子弟就摆明了不想遵法。他们需要的是无上的地位,甚至要和帝王平起平坐,所谓垂拱而治便是这样。可这行得通吗?凭什么平民百姓要遵守律法,你们却可以逍遥法外?所以文官集团和皇帝的矛盾,往往来源于此。皇帝是权力太大了,大到文官集团都控制不住,所以心理不平衡。你是皇帝,可以豁免律法;我是臣子,就不能豁免律法?那我凭什么只做臣子,不能做皇帝呢?正是因为如此,权臣要篡位,野心家要造反,都是想取得这无上的宝座。
而在皇帝为九五至尊,一言九鼎的时候,那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