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来货往,络绎不绝。当时,洛阳已成为天下最大的物流园区和商品货物集散地,同时也是进出口货物的中转站
朝廷派出有关人员在汴口考察后认为,“退滩高阔,可凿为渠,引洛入汴”。
由于实施了引洛入汴的工程建设,不仅使汴京拥有了一条西连洛阳的畅通水道,而且还提升了汴河东达淮河的水位,改善了汴河漕运的条件,保证了京都的商品物资供应,让汴京继续保持天下繁华第一都市的地位。
由于隋唐大运河很容易淤塞,甚至会淹没河道,朝廷和地方官府必须要经常开凿、疏浚、整修、治理,才能让隋唐大运河能够继续使用。
大运河的命运始终与漕运制度相伴相生。所谓漕运,指的是古代王朝通过水路河道向京城和边关、灾区等指定地点大规模输送粮草的经济活动,而围绕这种经济活动所形成的整套制度、设施和人员、装备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交通运输体系。可以说,漕运是古代王朝维持自身正常运转的供应系统,也是古代王朝延续政治生命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
从秦汉时期到南北朝时期,由于王朝的政治、经济制度尚处于不完善阶段,人工运河尚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因此漕运也处于尚不发达时期,而这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