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从“道”中分化出来的,而万物化生都必须有“ 德”;因为“道”是总体,“德”是个体,德是指万物所含有的 特性而言,“道”和“德”都有着共性与特性的关系。道教认为:道之在我者就是德。《自然经》中说:“德言得者,谓得于道果。”所以道教中人 一定要重视修道养德;并将“道”和“德”作为其信仰及行动的总准 则,必须做到既要修道,又要积德,故“道”和“德”又是道教所说 “教理、教义”中的基本原则。
道教主张以“清静”、“无为 ”、“柔弱”、“不争”、“抱一”、“寡欲 ”等作为处事与修养之方法,也都是从“道”与“德”的基本原 则中而发挥出来的。《道德经》里所说的“上德”、“玄德”、 “常德”,其含意就是:自己做了有益之事而从不居功者为“上德” ,天地对万物抱着听其自然而不主宰者为“玄德”,能将正义之事坚持而始终不 变者为“常德”。老子所说的“上德不德”,“上德无为而无不 为”就是道教最高的“教义”。必须理解,所言“无为而无不为 ”,它既是“道”的本性,也是“道”的现象和所发出来的作用 。
“清静”,老子认为是大自然最早的一种形态;又是指修养过程中获得 成功的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