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指他所理想的社会与领导者的一种政治风格,即是“道” 的“无为而无不为”。《清静经》中所说的“无形”、“无情 ”、“无名”,都是指“道”的“清静”现象而言;道教的修养工夫,应效法其“道”的“清静”与“常清静 ”,能做到“常应常静”,就说明已达到了“清静”的最高境界 ,这种境界就是“道”的“无为而无不为”。“清静”和 “无为”本是两个相类似的概念,道书中所说的“清静无为”,纯是 道教中对外联用的一种“术语”而已。
“柔弱” ,老子说:“弱者道之用”,认为其“柔弱”就是“道” 的作用。比如在修养方法上,要做到“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从物理上来说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就人的生理现象 而言:“人之生也柔弱,死也坚强”。老子认为:柔能克刚,弱能胜强,是以辨 证方法来说明其“柔弱”的功用和“刚强”的弊害之道理。
不争”,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又说:“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认为:人的一切作为都应该顺乎自然,要能做到:一要能 利万物;二要大公无私;三要甘处卑下;四要不与人争;五要心胸深远;六要言而有信;七 要应时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