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时代,学堂的假期几乎很随性,甚至先生觉得累了也可以休息几天,而麦收假里,就是给小娃娃去干活的。
小学不教导任何“无用”的学问,什么音乐啊,画画啊,全都摒弃,务求在几年内好像填鸭一样将足够多的学问塞进那些小孩子的脑袋瓜里,基本上就是识字加算账的学问,以及基本的科学和社会常识,会读报,也要学一些手工劳动。
如果是农村,还要执着于一个半劳力就这么归了人家,不过帝都的情况还好,首先市民正处于一个上升期,对于学点本事还是很支持的,其次是那些孩子学会的东西,还真的有用,起码算账啊,读各种消息的人有了。
他们其实不知道的是,如果在这个学校拼命学习,那是有机会进入一个当今世上独一份的中学读书,那里教导的东西更深一些,已经开始安排了预定岗位,几乎就是干部的未来了,而那些再可以深造一些的,就有留校的机会。
还是那个问题,坚定的意志,发奋刻苦的心思 ,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
等到一个人到了社会,发现无能为力的时候,才会记起当初老师们不断教导的,你是为自己所学的,不是为别人所学的道理。
所以,很难说长老们的教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