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修真小说 > 侠义榜 > 第32章 修行之理
    丁耒如今获得外功功法《铜人变》与内功心法《舍漏功》。

    舍远求近,舍末逐本,舍身炼心,舍狂为淡。这是修行人的哲理,也是道家修行的不二法门。不狂不躁,不偏不移,不乱不撩,不悲不喜,自然不变不动,不平不凡。

    道家修行与儒家修行不同,也与佛门修行不同。儒家讲究以心性修养为主要对象,其全体大用,均以心性为本。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故求其道于己心,自可普万事而无遗漏,历红尘而风情自曳。

    《大学》提“正心诚意”,《中庸》提“率性尽性”,孟子除提“存心养性”外,又提“尽心”。然此数者,以单提“存心养性”四字较为浅明,最切易入。换句话说,儒家讲究正直坦荡,万事历经,红尘万象,人间法度,身正如松,心正如柳,知行合一,欲我所欲,率性求果,却不求大欲大望,所谓大成若缺,便是此理。

    与道家的老子的话:“致虚极,守静笃。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有一定的契合,但道家更少了一分俗世的欲望,所谓方外之人,便是方外之理,方寸之间,遥遥沃野,或是惴惴红尘,都比不过一颗坚毅宏大的道心。儒家往往追求动,而道家往往追求静,静到极致,便能观天观地,观人生,观诸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