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归根到底,修行是一种独至的求索。
尽管仙道之间往往有一层师徒授受,有道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老师和徒弟同样的造诣、一般的艺业,应该是不可能是事。
世人的禀赋、气质各不相同,在修行一道上自然也是千差万别。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同一种法门,各人悟性有别,有时可能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三界万类皆禀阴阳两气而生,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故而四灵麒麟、凤凰、貔貅、玄武之类都是阴阳共主,道家也有双修的法门。
但是阴阳所化,毕竟同体的少,异体的多,双修法门只是一种沟通的方式,并不能取代自身的修行。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谓修行之道可以兼采众长,而非一己之优长可以授人。又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便是看到教育的成效未必能符合预期。
自从国运不竞,民生凋蔽,有志之人有鉴于泰西器物的优良,往往归咎于儒家礼教。追溯战国之世诸子百家争鸣的时风,墨家也很有借尸还魂的势头。
墨家的消亡虽不得其详,后世的帮派多有墨家的意味。及到君主制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