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来传授,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更多的时候都用世袭的方式,世袭又有兄终弟及和子承父业,前者的好处是可以保证继位都是富有政治经验的成年人,商朝是两种方法交替使用的,没有兄弟的时候再传子,但是兄弟死的时候会不会把王位传给哥哥的儿子,这就没什么保障。
后世的王位威权大于责任,所以往往会出现竞争,一旦继承的方法不确当,就会出现内乱,这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到周朝之后,就稳定成子承父业,汉文帝的窦皇后宠爱小儿子梁王,想让景帝传位给他,大臣们没有赞同的,可见那时候父传子已经成了根深蒂固的观念。
世袭制中又有嫡长子继位的传统,这都是要将继承法固定下来,让别的皇子没有漏洞可钻,但是这样一来,完全不问太子的品行,智力不足的也有,像晋惠帝,昏暴的更多,南北朝时代比比皆是。有时候太后、权臣为了操控的便利,故意立一个年纪幼小的皇帝,像东汉晚季一连七八个小皇帝,大权旁落是必然的事。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师徒授受的方式,在宗教帮派之中流行,可说是禅让和世袭合而为一了。
师徒授受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却有技艺的传承,自古道,‘天地君亲师,师徒如父子’,关系也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