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忘情的最高境界。
太上忘情有八重境界,要求修行者逐渐达到不喜不怒,不忧不惧的状态。
沈荷裳和石清歌使用的都是‘栖梧剑法’,心法却大不相同。石清歌修炼的是‘清鸣术’,这是天南神尼早年修炼的功法,和忘情禅功的路数截然不同。
李商隐诗,‘雏凤清于老凤声’。‘清鸣术’有一种崭露头角,蒸蒸日上的气势,是以石清歌的剑法雷烈风动,锋锐逼人。
太上忘情是极高的境界,天南神尼修行多年,也不过将忘情禅功修炼到第六重境界,第七重无欲无求是一大难关,天南神尼执掌碧梧宫,门人弟子无数,想要心无欲求,谈何容易。
老子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后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老子是不喜欢礼的,说它是忠信寡信,乱象丛生的产物。但这是和道德仁义相比之下而言的。
礼和忠信变乱相比显然还是难能可贵的。太上忘情的境界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以忘情禅功便需要从道德仁义礼一步一步修炼。
孔子说,‘克己复礼’。又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老子说,‘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