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天马行空四部曲 > 正文 第三十三章 善恶争鸣
  好的永远心是好的,坏的永远心是坏的,任何环境都是。如何分出好人坏人?只有时间才能证明。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中国古代著名儒家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邹国(今山东邹城)人。
    著有《孟子》一书。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為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為「孔孟」。
    孟子思想主要分為政治哲学,即仁爱,以及人生哲学,即性善。
    先秦儒家对於人性善恶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中国人性论史上,第一个提出性善论的是孟子。
    他认為,人性是善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孟子认為,人生来都有最基本的共同的天赋本性,这就是「性善」或「不忍人之心」,或者说对别人的怜悯之心、同情心。
    他举例说,人突然看到小孩要掉到井裡去(「乍见孺子将入於井」),都会有惊惧和同情的心理。
    这种同情心,并不是為了讨好这小孩子的父母,也不是要在乡亲朋友中获得好名声,也不是厌恶见死不救的名声,而完全是从人天生的本性中发出来的,这就是「不忍人之心」。
    「不忍人之心」也叫「惻隐之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